您的位置: 首页 >代表工作>提案建议

2017年重点建议之六:关于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议

来源:中国汉寿 发布时间:2017-06-22 16:59:26 【字体:

关于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议

龙潭桥镇代表团  刘进军等3人

2017年2月7日

一、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办好教育的关键在于建设有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教育格局和教育资源分配呈现出新情况和新问题,据调查,汉寿县边远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特别是边远地方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教师专业失衡、退休教师人数高于新招录教师人数等问题尤为突出。

二、主要问题

1、农村教师待遇差,工作任务重,人员流失严重。农村地区教师津补贴制度在一些地方尚未贯彻落实到位。偏远地方农村教师在交通、住房、就餐等方面均存在诸多困难。

2、农村教师这一职业长期以来缺乏社会认同。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甚至是城市超编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学校就业,农村教师千方百计向城镇调动,一些学校后续师资无以为继。偏远难行的农村小学留不住年轻教师,即使呆上一阵子,往往很快去考公务员,或换到条件好些的某些地方。今年下学期月明潭中学招录的一位老师只教了两个月就到其他县招考上了,她的辞职报告一打,转身人就走了,让仅有两名教师的村小面临无老师上课的局面。

3、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难以保障。现有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受过正规教师教育的比例很低,水平和能力有限。音乐、美术、体育等非主科教育以及英语、信息技术、科学等素质教育师资缺乏。

三、具体建议

    1、加快农村教师补员步伐。积极吸纳、公开招聘优秀的本、专科毕业生充实到农村中小学去,缓解当前农村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核定和补充实行动态管理。结合农村教育自身特点,在开齐科目的前提下,按班级数、学生数核定教师数,保证薄弱学校有足够的教师编制。鼓励和引导教师由城市向农村、由师资富余学校向紧缺学校、由强势学校向薄弱学校的合理流动,实现农村教师资源优化配置。 

2、建立灵活多源的农村教师增量机制。制定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使用的政策。每年在师范学校和其他高校中拿出一些招生计划,尤其对基层需要的特殊专业招收定向生。针对农村小学教师学科失衡现象,可考虑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为改变偏远地区合格教师进不来的问题,可培养农村本地师范生,对来自偏远农村的师范生进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使用,培养一批留得住的本地优秀教师长期在当地任教。

3、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特别是对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农村,出台一些鼓励性政策法规,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学校资金的投入,建立专项基金和优先向薄弱学校倾斜。

4、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通过设立农村地区教师津补贴,鼓励教师安心山区、农村教育工作,并优先考虑农村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让选择到最艰苦地方工作的老师,享受到更多更好实惠和照顾(如晋级、加薪、医保等)。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财政单列支出农村教师津补贴。在绩效工资总量之外,由财政单列农村教师的津贴补贴支出。进一步明确津补贴政策的实施范围、实施对象、发放标准、类别与分档等实施细则。二是增加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将农村教师任教津贴提高到工薪总额的1/4至1/3,发放依据考虑距离和职称两个维度。三是完善农村教师住房保障机制。主要由政府建设具有宿舍性质的教师住校周转房和公寓房,教师工作调动随即搬离。另外,对无房居住暂时租房的教师,由财政给予一定的住房补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